2023年1月8日,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管理。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防控能力提高,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在新形势下,有以下防疫新要求:
1. 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
2. 疫情流行高峰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校可实施分区管理。
3. 学校组织工作力量加强师生日常健康监测,提醒督促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
4. 学校在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公共消毒用品,师生员工进出时可自行做好卫生消毒。
5. 加大图书馆桌椅间距,合理分配空间,保持安全距离。
6. 细化校内感染者分级诊疗发:中型病例转诊至亚定点医院,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医院。
7. 学校协同对口医院开展多场景、实操性转诊救治应急转运演练,及时发现解决堵点和漏洞,提高转运效率,确保一旦出现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迅速激活绿色通道应急救助体系,快速精准响应,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流畅对接。
8. 学校在保护好隐私的前提下摸清学生疫苗接种、感染病毒、患有基础疾病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建档立卡,跟进服务,并建立兜底帮扶机制,会同社区开展师生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开展健康管理。
9. .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包括退烧、止咳、止泻等药品。根据师生在校学习期间加强自身健康状况监测需要,储备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根据师生日常防护需要,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并确保有2周以上的储备量。
10. 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突出心理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援助,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强化心理重症和危机识别与干预,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11. 学校强对感染师生康复期的健康指导,引导师生做好康复期健康管理。不组织或要求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运动。
Copyright © 2012 bw.lygsf.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保卫工作部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江苏·连云港市新浦区圣湖路28号 - 电话:0518-85817757 苏ICP备08011129号 网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