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平

(常熟理工学院保卫处,江苏 常熟215500

              摘要: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既符合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稳定压倒一切的基本思想,也是学校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需的。鉴于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问题,探索安全保卫工作的原则和解决当前安全保卫工作的对策,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 安全保卫问题 原则 对策

 高等学校历来是一个重要的敏感阵地,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随着互联网普及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对学校的影响也随着高等学校社会化而不断提高。

   一、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问题
             1.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激烈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新形势,境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并不断在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作为思想文化重要阵地的高等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会在这里集中体现出来。同时,以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特别是网络文化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新问题。

2.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高校封闭型管理走向开放型管理的新形势,高校内外的治安问题逐渐增多,已成为诱发高校不稳定的直接诱因。目前,各地高校存在多校区、多层次办学的情况日渐增多,这给治安管理在空间上增大了复杂性和难度。特别是在大学城的建设过程中,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其中包括开发建设人员、商人、服务行业人员、打工者等,在他们当中藏匿着部分的违法犯罪人员。这就充分反映出了高校校园治安的复杂性。

3.高校保卫力量总体上量少质差

(1)保卫干部观念更新不够,缺乏主动性

由于受旧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保卫干部表现出观念滞后,工作中不能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思想上比较保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政策、新问题研究不够。

(2)保卫人员年龄老化、素质不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的安全保卫人员都没有按照学校师生增加的比例而增加,使保卫人员的配备与师生的比例相距甚远,远远不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比例。

4.安全防范设施不够完善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的硬件环境逐渐改善,初步达到现代化大学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经费问题,高校的安全防范设施却与现代化大学的要求相距甚远。一部分高校配备的监控系统、报警装置、电子登记系统很难达到工作的需求,更不用说移动摄像头这样的高科技防护设备了。

5.安全文化氛围不浓

学生的安全文化问题涉及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单就学校这个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1)学校没有对在校生进行全面的、规范的、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而且目前还没有一份全国性或地方性的统一教材,绝大部分高校没有执行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进入教学计划的要求。

2)学校的整个教学活动和各项工作中,没有专门的、全面的、系统的考虑安排与学生安全有关的事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比较多。不但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而且不少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安全观念和安全知识也相当贫乏。

二、当前安全保卫工作的原则

1.求实原则

这是由保卫工作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的现实性所决定的。社会客观环境的现实性、多样性,要求保卫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只有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它、了解它、熟悉它,把它的一些情况弄清楚,如对象的性质、要素、结构、层次、发展规律和速度以及发展趋势等等,保卫工作才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目的性,才能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实际情况不明,问题不清,要干好保卫工作是不可能的。工作中坚持求实原则,就必须克服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目标原则

保卫工作各项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目标。保卫工作目标不明确或不统一,就会导致行动的盲目性,导致各自为政,各行其事。要使保卫的目标明确、行动协调,就需将保卫的总目标分解成许多具体目标。通过这些具体目标的实现,总目标才能完成。另外,任何工作都有时效性,保卫工作的目标也有时间限制,每个人完成具体目标时有时间限制,总目标所确立的阶段性本身也有时间限制。

3.效率原则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一切都讲求效率,安全保卫工作也需要遵循效率原则。这是由保卫工作的外部的复杂环境决定的,不进则退,不上则下,终至淘汰。要在激烈的角逐中立于不败,就必须在内部进行精心组织,使工作以最小的投入代价实现既定的目标。这就应抓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要素。接警拖沓、处理案件迟缓这样的问题一旦反复出现,势必会影响安全保卫工作的正常进行。

4.人本原则

坚持人本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重。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好的组织结构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为组织选拔合适的人员并设法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唤发其潜力却更为重要。人是管理人、财、物的主体,人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执行者,显然人是一切保卫工作的核心。由于保卫工作是一种双边或多边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如果一方无视另一方的意向,不尊重人的个性和尊严,把保卫活动视为单向输出,只要对方屈就自己,就会使保卫工作陷入泥潭。以人为重点,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因素,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5.重点原则

重点是指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保卫工作中如见子打子,势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工作的乱无头绪,只有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才能使保卫工作全面顺利进行。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挥,处理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新生入学阶段,则应把重点放在安全保卫知识的传授上,兼顾安全保卫的常规工作。保卫工作中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现实,科学、合理、有序、重点突出地安排安全保卫工作,就是坚持重点原则。

三、当前安全保卫工作的几点对策

1.加强队伍建设,夯实高校保卫工作基础

在全部高校保卫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按照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保卫人员素质。通过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提高保卫人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通过参加各种自学考试和平时学习提高保卫人员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通过各种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保卫人员业务素质,通过体育活动和各种抗干扰训练,提高保卫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管理规范的保卫队伍。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保卫部门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以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保障师生员工的安全利益为重心,以建立平安创建设为依托,履行好自身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所肩负的神圣职责。

2.加强技术防范,完善高校保卫服务平台

1)要提高技术防范能力,改变传统的校园封闭管理模式和单一的值勤守门安全管理方式,大力加强技术防范设施建设,努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校园公共场所、路口、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等人群密集地方和实验室、财务室等重点要害部位要规划安装视频监控、红外报警、电子门警系统,完善防火、防盗和交通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努力,使校园重点要害部位技防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

2)要进一步发挥校园110”集视频监控、接警出警、指挥调度、服务救助等多功能于一体有作用,加大投入,配置校园110”巡逻救助专用车辆和通讯指挥、防护设备,整合校园内相关资源,建立完善以校园110指挥服务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平战结合,快速反应,多部门通力合作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和工作机制。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园110”指挥服务中心的工作流程、监督管理等制度,确保统一指挥,信息畅通,反应快速,责任明确,处置有效。

3.加强情报信息,健全高校保卫预警机制

1)要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原则,加强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学生管理干部,后勤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形成群防群治的安全保卫工作机制。要在学生会、学生班级、学生寝室分别建立安全工作部长、安全委员和安全信息员制度,健全情报信息工作机制。

2)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隐患检查、矛盾纠纷排查和不稳定因素分析等工作预警机制,及时消除化解诱发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对危害学校稳定的苗头、危害国家安全的敌情、以及涉及恐怖行为的有关情况,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发现、及时掌握、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对于重大案情和重要情报信息,要按照有关工作预案的规定妥善处置并及时上报。

4. 加强法制教育,强化学生安全保卫意识

近年来,各地高校多次发生杀人、强奸、诈骗、伤害等恶性案件。为此,迅速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能力,是我们安全保卫工作部门的工作重点。学校必须将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计划,通过课堂学习,使大学生增强法制观念,缓解精神和心理压力,提高自我保护和自防自救的能力。

5.加强部门协作,拓宽高校保卫群众基础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群体的动向直接决定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参与学生管理的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等部门和人员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容易与学生有高频度的接触和较好的沟通,容易获得学生群体思想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加强与学生管理部门的协作和沟通,有利于安全保卫工作的群众路线,有利于快速、全面的掌握学生群体中的各种不稳定信息,有利于在安全保卫工作中抢得先机,占据主动地位。

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院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社会尤其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不懈努力。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安全保卫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尽职尽责,才能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2]张海平.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与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02):122-124.

[3]杨建华,谌少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环境[J].益阳职业技术学学报,2006(1)40-42.

[4]田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

[5]肖代怡.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校风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实现[D].西南大学,2007.


Copyright © 2012 bw.lygsf.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保卫工作部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江苏·连云港市新浦区圣湖路28号 - 电话:0518-85817757

苏ICP备08011129号 网站管理